發布時間:2011-12-19 閱讀數:12318 作者:Webadmin
一、泵閥行業發展現狀
泵閥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煤炭、造船、軍工、環保、食品醫藥、市政民用和農田水利等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在裝備制造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生產和長距離輸送以及電力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泵閥產業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球生產泵閥產品的主要國家有德國、意大利、瑞士、丹麥、美國和日本等。國內泵閥產業主要生產基地有浙江、上海、四川、江蘇、廣東、福建、山東、北京等省(市),我省主要集中在溫州和臺州。根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擁有泵類制造企業3000多家,閥門類制造企業4000多家,年產值約2000多億元。
(一)溫州泵閥產業主要特點。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泵閥產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成為我國主要的泵閥生產基地,擁有“國家火炬計劃永嘉特種泵閥特色產業基地”、“中國泵閥之鄉”和“中國閥門城”等國家級金名片,被稱為“中國泵閥之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集聚程度較高。全市共有泵閥生產企業1251家,其中閥門953家,泵類150家,相關配套企業148家,其中規模以上泵閥企業400多家,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1.9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數據來源于溫州市統計局)。主要集聚在 永嘉縣和龍灣區兩大國家級生產基地,部分企業分布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樂清市、瑞安市、甌海區等地。
2.產業鏈較完善。我市泵閥產業已形成了產品研發設計、鍛(鑄)造件生產、精加工、裝配、檢測等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也有閥桿、蝸輪、密封件、標準件、執行器等配套產業,以及原材料供給、產品銷售和物流等網絡。
3.產品品種較齊全。主要產品包括閘閥、球閥、蝶閥、截止閥等3000多個品種40000多種規格,泵類產品200多個系列近10000個規格,涉及石油、化工、電力、天然氣、環保、城市建設等生產生活各個領域。
4.區域品牌初步形成。截至2009年底,溫州市泵閥產業共有40家無區域企業,39家高新技術企業,37枚省、市著(知)名商標,14個省名牌產品,16個市名牌產品。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市泵閥產業整體處于國內中上水平,但與一些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一方面是我市還沒有國家級泵閥實驗基地或研究中心,沒有專業的泵閥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級檢測機構,也沒有在本地大專院校設立泵閥人才培訓基地。另一方面是我市泵閥產業新產品率不到10%,低于全省裝備制造業18%的平均水平,且泵閥產品主要以通用泵閥為主,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偏少,成套產品較少,高、精、特的泵閥生產技術僅是幾家行業龍頭企業掌握,規模總量不大。
2.原材料制約較大。國際上高品質的閥門材質以耐高溫合金鋼等特種鋼為主,高壓閥門以鍛造件為主,保證了閥門的可靠性和經濟性。而我市閥門原材料主要還是采用鑄造件,采用模鍛的很少。如果要生產一些高參數的高、精、特閥 門,國內的特種鋼材料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滿足不了要求,在國際市場上又受到控制,難以購買且成本較高。
3.相關配套行業發展緩慢。一是泵閥產業需要的大量鑄(鍛)件都要從臺州、寧波、江蘇、上海等地購買,大型、高檔鑄(鍛)產品更是從遼寧、湖北等地購買。二是緊固件、密封圈及智能控制系統等配套行業發展滯后,產業化程度低,滿足不了我市泵閥產業的需求。
4.土地空間嚴重不足。溫州人多地少,特別是作為泵閥產業主要集聚區之一的永嘉縣,發展泵閥產業的空間嚴重不足,相當多的企業選擇到上海、江蘇和我省的麗水、臺州、衢州等地投資設廠,有一些企業在外投資的規模已遠遠超過本地企業規模。
5.經營理念較為落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溫州原先體制機制的先發優勢逐步弱化,由家庭工業發展而來的溫州企業,家族觀念強,這直接導致企業在整合重組、市場營銷、產權制度、技術研發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阻礙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泵閥企業開拓市場的手段比較單一,大部分企業在國內、國外市場還是以銷售給中間商或貼牌生產為主,直接進入終端用戶的很少,這也阻礙了泵閥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泵閥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工業轉型升級321行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意見》(溫政發〔2009〕20號),堅持市場主導和政策推動相結合,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通過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機制轉型;通過推進“創新強工、轉型升級”項目建設,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通過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完善 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打造區域品牌,形成產業集群,努力推進我市泵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泵閥產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二)發展方向。向標準化發展。通過持續技術改造和產業提升,引導企業實施標準化生產,培育一批能夠生產高標準通用產品的優秀泵閥企業,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修訂,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素質。
向專業化發展。堅持向高、特、精方向發展,重點發展核電泵閥、船用泵閥、電子控制泵閥,以及為電力、石油輸管線、大型石化、煤液化及冶金等領域重大工程建設配套的大型、耐高溫、耐高壓、耐強腐蝕的特種專用泵閥。
向品牌化發展。走整合重組的發展路線,堅持發展自有品牌,積極開展與世界品牌的合作,形成具有溫州特色的區域品牌。
向成套化發展。堅持泵閥與控制系統相配套、泵閥一體化,形成信息化與自動化相融合的整體閥門部件及成套設備的生產能力。
(三)發展目標。爭取到2015年,基本實現溫州泵閥產業從傳統塊狀經濟集聚區向現代產業集群的跨越,總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努力使我市成為掌握泵閥生產核心技術,產業鏈完善、銷售網絡健全、區域品牌突出、競爭力領先的全球重要泵閥產業基地之一。
――規模以上泵閥企業工業產值達到35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擁有國家級閥門技術研究所和實驗室、國家級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擁有1家以上國家級技術中心。
――擁有2家以上的上市公司、5家以上銷售產值超10億元的集團、50家億元以上企業。
――擁有1至2個國際知名品牌。
三、推進泵閥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措施
(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大力推進項目建設。依托沿海產業帶建設戰略,在沿海產業帶規劃中明確泵閥產業的發展空間。
一方面以永嘉、龍灣兩個國字號產業基地的做專做強為基礎,在民科產業基地、龍灣區、永嘉縣、平陽縣等地重點布局泵閥成套設備生產基地,在民科基地形成泵閥產業發展的集聚區。
另一方面,在樂清南岳等地布局大型鑄造件生產基地,在瑞安布局大型高強度鍛造件生產基地,在龍灣、平陽、蒼南等地布局特種鋼材料及配套產業生產基地,形成合理的空間布局。
實施內外溫州人互動戰略,以大企業培育和大項目的推進為載體,強化工業投資力度,積極吸引在外投資的泵閥產業優秀企業家回鄉投資,不斷加強本地優秀企業的技術改造,爭取每年都有一批泵閥行業轉型升級項目落地實施。
力爭到2015年,新增投資50億元以上,新增泵閥產業用地2500畝以上,新增產值200億元以上。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品項目、技術創新項目和產學研項目的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國內、省內首臺(套)產品產業化進程。
對核電站用一級、二級閥門,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閥門、船用泵閥產品、新型旋塞高中壓閥門、全焊型埋地管線控制閥、防腐耐溫閥門、煤液化重整環鏈高溫控制閥、新型強密封衛生級蝶閥、天燃液化低溫閥,脫硫用超高性能強耐腐蝕合金閥門、以及智能燃油泵、高壓泵、 油氣集輸工業用泵、耐腐蝕泵、風電設備專用超高壓自動潤滑泵等產品的產業化項目,要在空間、資金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二)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搶占發展高地。鼓勵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積極聯合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研究開發新產品。
加強蘭州理工大學溫州泵閥研究院等專業研發機構建設,不斷加大土地、資金等政策扶持力度,使其真正成為支持、引領溫州泵閥創新的高地。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幫助宣達、超達、環球、大眾、伯特利等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進行國家級技術中心創建申報工作,爭取在2015年前有1家以上國家級技術中心,同時鼓勵更多企業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積極鼓勵企業利用好國際泵閥加工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加強合作,引進國內外高級和熟練技術人員,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提升泵閥制造水平。
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行業技術發展的指導和服務工作,爭取建立“國家級泵閥實驗基地”。要在原有“浙江省泵閥產品檢測中心”的基礎上,聯合龍頭企業,吸收社會資金,申報“國家級泵閥檢測中心”。
支持慎江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的核閥門試驗基地建設。利用好當前核電發展迅速,核電閥門市場需求旺盛的有利機遇,鼓勵龍頭企業進行強強聯合,開展核電閥門技術研究,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時,積極吸收其他泵閥企業及社會資金入股,利用好永嘉科技大樓、浙江省泵閥產品檢驗中心等現有的檢測場所與設備,爭取獲得國家機械聯合會、蘭州理工大學等專業研究機構的支持,引進高級研究人員,解決核電閥門研發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三)發展相關配套行業,努力突破發展瓶頸。依托原有的企業,積極引進技術、設備,鼓勵企業走聯合兼并發展道路,做專做強做大泵閥配套產業。在泵閥產業的集聚區和機械工業的重點發展地區打造鑄(鍛)造產業基地。
著力抓好幾個重大項目的推進:
一是推進慎江閥門有限公司的年產6萬噸大型鑄、鍛造件生產項目建設,通過引進世界先進真空爐鑄造生產工藝和世界先進的環保工藝,采用全自動生產流水線,滿足我市的大型閥門、船舶配件、風電設備等的大型高精密鑄(鍛)造需求。
二是依托瑞安市“中國鍛造產業基地”的優勢,推進中國躍進集團、正昌道森集團、三聯鍛造有限公司等32家企業整合重組,在瑞安市潘岱建立綠色鍛造工程示范園區。
三是引導溫州仙巖鑄造機械廠、溫州開誠機械有限公司等鑄造企業,實行技術改造,提升工藝水平。
重點發展閥門控制執行系統的開發。推進特福隆集團有限公司的遠程智能型控制執行系統項目的產業化建設。同時扶持開發液壓、氣動、潤滑等配套元器件產品,努力促進我市泵閥行業向成套化發展。
加快緊固件等配件本地化生產步伐。利用好緊固件行業在溫州發展較好的有利條件,引導本地的一批緊固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增加產品種類,生產泵閥用緊固件、法蘭管件、密封件等閥門配套件,滿足我市泵閥生產的需要。
(四)推進企業整合重組,加快轉變經營模式。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利用品牌、資金、研發、銷售等優勢,對中小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實現做強做大;引導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技術合作和擴容增資,組建企業集團,加快做專做強;引導企業與國際行業龍頭企業、知名品牌公司進行聯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爭取做精做強。鼓勵企業由家族制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大力支持江南控股、伯特利、宣達實業、超達股份、凱喜姆、立信、良精、上玉集團等企業的整合重組和管理示范工作,加快推進江南控股、伯特利等企業上市。
積極推進區域品牌建設,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加大“溫州泵閥”的宣傳力度,建立泵閥行業溫州常年展示平臺,舉辦泵閥產品展覽會,擴大“溫州泵閥” 的影響力。
爭取到2015年,培育1至2個國際知名品牌,進一步提升“泵閥之都”的區域品牌形象。
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以抱團或其他形式建立全球銷售網或銷售點,直接進入終端用戶,利用自己的品牌開拓國際國內市場。要重視新領域、新產品的市場開拓,強化售后服務,不斷增強“溫州泵閥”的市場競爭力。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優化政府服務。加強對泵閥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要高度重視泵閥產業的發展,將泵閥產業發展納入“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并建立泵閥產業集群建設領導小組,規范和引導泵閥產業發展。各相關縣(市、區)也要根據泵閥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提出促進泵閥產業發展實施計劃。優化職能部門的服務。
相關部門要通過落實項目前期代理服務,項目審批一條龍服務等政策,做好項目前期評估、服務和審批工作,積極促進泵閥產業優秀項目順利實施。要積極引進高級人才,解決好他們及其家屬的就業、讀書、醫療、社會保障、住房等問題,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爭取在溫州高等高職院校中開設泵閥產業專業和建立培訓基地,大力培養泵閥專業人才。
關心和支持泵閥行業協會建設,規范行業協會的運作,支持泵閥行業協會在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市場營銷、行業管理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指導幫助企業利用好稅收抵免和引進設備、零部件原材料免稅政策。要在財政專項資金中,加大對泵閥產業重大項目的補助力度,進一步激發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泵閥產業產業化項目的融資扶持力度,幫助優秀泵閥企業做強做大。